原本在去年就已事先預告好的計畫
終於在今年7月7日得標 這回又征服了一條縣道~
"縣道174 平凡的平面路段"
DSC04807.JPG 

縣道174小簡介:

目前全長有兩種說法>>
1. 全長56.5公里 (縣道終點牌)
2. 全長57.016公里 (公路總局測量)
事實上 第56.5公里的短鏈"0.516公里"加上去 就是公路局測量的全長距離
(也就是56.5k + 0.516k = 57.016k)

起點從台南縣北門鄉"蘆竹溝" 位於北門漁港邊 其中地點最靠近海堤
因此起點後方 即是一片大海
而終點就於台南縣楠西鄉 市區北端 縣道全長橫貫了幾乎整個台南縣
第0~31k為平原地段 31~57k即山區地段
如同縣道172的格式 兩縣道長度也"互不讓步"

這次探索縣道174的目標
是把"平面路段"全部制霸一遍 從起點0k 直行至六甲市區的第29k
完成了29公里整的路程後 賦歸
我們這天沒有多少時間 早上9點半從濱海公路直衝
抵達起點是10:20分 結束路拍時間幾乎是正午了 11:39分
回家費盡了一個小時 到家12:50分
完全是靠著被摩托車載的路拍工作 腿麻 臉麻 但是很刺激!
----------------------------------------------------------------------------------
所以讓我們來看看:路線圖

白色路線 為主線"縣道174" 圖片上的黃點與紅點 各為主線的路拍起點與終點
紅色路線為省道台61線 西濱快速道路 粉紅色路線為省道台17線 濱海公路
天藍色路線為縣道171 黃色路線為台19線 綠色路線為國道1號涵洞
淺褐色路線為省道台1線 另外與白褐紫三色相接 類似麻花狀的路線
就是台1線與縣道174的共線路段
最後藍色路線為縣道165 沿途回家必行之路 感覺不錯吧?
路線圖 

那廢話不多說了 現在就來開始進行縣道174的探索~!
----------------------------------------------------------------------------------
起點牌
早上10:20分 北門蘆竹溝 太陽非常大
連拍個起點牌近照都會反光!
DSC04778.JPG DSC04781.JPG

起點後方雖完全沒有大條通路
但往左卻隱密著一條小徑 別看它路短又窄 彷彿根本是虛無的
其實它內藏玄機!
DSC04782.JPG

小路一景 前方建築物應該是發電廠?
離縣道起點之點 全近在咫尺 右旁小路上來 就是一片滄渺大海~
DSC04783.JPG

上來北門漁港小堤的海岸景觀
DSC04785.JPG

"蘆竹溝漁港"
又名北門漁港 是台南縣三大漁港之一 位於台南縣北門鄉 三光村
地名由來呢 也就是因應地域形勢而來:
「早年由三寮灣西行 在將軍溪出海口的北岸莊頭 之間的河口溝渠多
必須以蘆竹搭建的溝渠便橋才能入莊 此地因而得名"蘆竹溝"」

現今蘆竹溝漁港功能大不如前 只存留一些小聚落
路旁仍存放一堆白亮亮的蚵仔殼 這都是在漁港得來的收穫
其中也有海釣客會常來此地"狩獵" 經常雇用膠筏用來海岸垂釣
又因該漁港擁有百艘機動膠筏 故亦屬於台南縣最大的膠筏提供之漁港
當你再膠筏上垂釣時 耳邊吹襲著涼涼的海風 鼻來鹹鹹的海味
在夕陽下邊釣邊欣賞海景 多麼令人漫妙!

在堤防上遠拍起點牌
DSC04784.JPG

在那邊待了個快十分鐘了 直到被逼到差點大喊"很熱"
我們就真正地往前行 開始了記錄
DSC04787.JPG 

首先我們來到了第1k 交叉台61線 蘆竹溝交流道 縣道準備過涵洞
DSC04788.JPG

三寮灣 交叉鄉道"南15"
直行有兩條通路 直向為縣道舊線 偏右向為新線
構成五路分道揚鑣的焦點
DSC04789.JPG

右轉縣道174 請往"東隆文化中心"方向行進
DSC04790.JPG

我們將朝向縣道新線前行 前方是著名的"王爺信仰文物館"
另一邊則是南縣北部眾人皆知的"三寮灣 東隆宮"
基於舊線的部分請往這裡:縣道174 三寮灣舊線影片
DSC04792.JPG

三寮灣過後 前方一座小綠隧
DSC04794.JPG

溪底寮綠隧 左旁為文山國小
DSC04796.JPG

出來綠隧後 交叉台17線 本篇"重點"就在不遠處了!
DSC04797.JPG

第4k 在路樁下的牆角 有一處很神奇的大物 那就是......
DSC04798.JPG

縣道174目前僅有的一塊里程石碑!
石塊深度幾乎跟我的手掌一樣大~實際觀察比網路圖片看來 還是大塊的比較真實!
DSC04799.JPG

石碑側觀近照
DSC04800.JPG

事實上它整支樁位全被連根拔起 被丟棄在牆角一旁
完全沒有被扶正的景象 若當時還鞏立在路邊 那還有多好!
仔細看 石碑兩邊都有刻上字體
DSC04801.JPG

被支解的痛楚很令人難過吧?
只能說4k石碑 你得要自求多福了!
DSC04802.JPG

通過台17線十字路口 繼續往前行
DSC04803.JPG

5k 學甲鎮
DSC04805.JPG

又來一座小綠隧 這次的外型非常像拱門
更像是樂意地為了迎接我們 踏進了它們的境界
DSC04808.JPG

左轉接鄉道"南1-1" 往新頭港 可續接"南1"
DSC04809.JPG

交叉鄉道"南1" 十字路口
DSC04810.JPG

有輛牛車從東邊駛來
DSC04812.JPG

再來一張近照 可見農夫婦頂著大太陽的辛苦 何況是拖著台車的壯牛....
DSC04813.JPG

學甲市區 中山路
DSC04815.JPG

"學甲鎮"
原屬於平埔族"西拉雅族"蕭壟社支社"學甲社"的故地
此名"學甲"為番社社名 當地"後社"、"上社"以及"下社仔"等地名也應為舊番社的痕跡
明鄭時期 先有福建泉州同安縣民來此開墾 漳泉移民相繼移入
李、陳、謝、莊、郭、賴、吳、王等姓百姓逐漸形成聚落 建立了所謂「學甲十三堡
而明鄭時屬天興縣管轄 清道光年間設置「學甲堡」隸屬當時的嘉義縣管轄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 台灣割屬日本
日治時期 行政區劃變化頻仍 1896年先劃歸台南縣 4月改隸屬嘉義縣
1901年劃為鹽水港廳北門嶼支廳 1910年屬台南廳北門嶼支廳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 在此設置「學甲庄」劃歸台南州北門郡管理

陳華宗擔任學甲庄長期間 獨排眾議 於庄內進行都市計畫及土地區劃整理
當時曾遭龐大阻力 然而推展結果則奠立了學甲日後市鎮發展的基礎
戰後改設台南縣學甲鄉 1960年代因紡織業發達 外來人口激增 設籍人口一度增為五萬餘人
遂於1968年1月26日 由省府核定於同年2月2日 升格為"學甲鎮"
是台灣重新劃分縣市後 最後一個由鄉升格為鎮的行政區
近年來則因產業衰微 設籍人口降為2.8萬餘人

9k 右轉接鄉道"南19"
DSC04816.JPG

交叉縣道171 中正路 十字路口
DSC04818.JPG

交叉台19線 華宗路 十字路口
DSC04819.JPG

10k
DSC04823.JPG

交叉學甲外環道 十字路口
DSC04824.JPG

離開學甲市區 距離下營有3公里 六甲還有12公里
DSC04825.JPG

11k 交叉鄉道"南53"
DSC04826.JPG

學甲綠蔭道
DSC04828.JPG

來了一個急右彎
DSC04830.JPG

13k
DSC04831.JPG

再接一個急左彎
DSC04834.JPG

下營鄉
DSC04835.JPG

14.5k 本路拍縣道路程的一半
一旁是頗深的溝渠 圍牆根本只靠著一排排的小樹 有夠危險!
DSC04836.JPG

來一張西向的縣道風光
DSC04837.JPG

大屯寮
DSC04838.JPG

準備穿越國道1號 戰備道低矮的涵洞
DSC04839.JPG

下營市區 縣道請往左行外環道
懷疑往市區方向 會不會是縣道的舊線?
讓我們來觀察一下~

先必須感謝友人oau大 在留言回覆內容的詳細補充:
往市區確定是它的舊線段 經由公園路直走到底後 右面是一座"武承恩公園"
接著 續左轉接中山路一段 一小路段後又再右彎 直行終接台19甲線 舊線段即結束
DSC04842.JPG

17k 縣道上第一段有安全島的路段
DSC04843.JPG

18k
DSC04845.JPG

"下營鄉"
早期瀕臨倒風內海 明鄭時期「右武衛」軍團紮營在此地 故得名「海墘營」
又因其在「頂營」與「中營」下方駐紮,於是被稱為「下營
清初時倒風內海分叉入內陸 港口深入海墘營 曾造就今日茅港尾一帶的繁華
後來倒風內海陸化 導致茅港尾港淤淺 行政中心因而西移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 在此設置「下營庄」
劃歸台南州曾文郡管轄 戰後改設台南縣下營鄉至今

交叉台19甲 再次形成五路分散狀
往縣道不時還要依照指標走 以免走錯~
(所以還是外環道比較好走 對吧?)
DSC04846.JPG

20k
DSC04847.JPG

洲子 沒有陽光了
DSC04848.JPG

路旁的一座磚窯
DSC04849.JPG

交叉鄉道"南63"(?)
除了右轉 「左轉」真是接鄉道"南63"嗎? 怪怪的
DSC04852.JPG

再來一張指示牌近照
(2010.5.17 補充提示:預告標出包的地點就在第二格"南63")
DSC04853.JPG

往右向觀察"南63"前 初步的情境 卻是鄉道的起點....
DSC04854.JPG

那這又是怎麼回事?!
縣道174和鄉道"南68"共線了?
DSC04855.JPG

根據推算和地圖的視察 方才眼見的指示牌 明顯得知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出包」
因此指示牌上左轉的並不是"南63" 即為"南68"
(南68起點由西向東"十六甲-洲子-龜仔港" 途中將與縣道174共線)
右轉"南63"是鄉道起點之處 指示牌再過去卻巧遇縣道與鄉道"南68"的共線段
可得知該指示牌左轉的方向是鄉道"南68" 地圖上標明的也是相同做法
因此預告標錯的地方只在第二格而已 看地圖就可明瞭 出包了

縣道與鄉道共線段結束 右轉鄉道"南68" 往龜仔港
DSC04858.JPG

麻煩的問題解開了 繼續直行
DSC04859.JPG

麻豆寮 賀建國小旁 緊接著來一拐超級大右彎
DSC04860.JPG

六甲鄉
DSC04861.JPG

與台1線丁字路口 縣道在此右轉 與省道共線
DSC04862.JPG

極為寬廣的24k 與省道共線後 縣道彷彿被省道拉大了整個寬度
(難怪台1線在南部 寬度是這麼無拘無束......)
DSC04863.JPG

林鳳營 縣道與省道共線段結束 往縣道請左轉 通過高架橋
DSC04864.JPG

林鳳營陸橋(民84年6月竣工) 全長720公尺
DSC04865.JPG DSC04866.JPG

開始上橋
DSC04867.JPG

準備下橋
DSC04868.JPG

"六甲鄉"
地名由來與拓墾時期的土地面積計算有關
明鄭時期 鄭成功部將陳永華招募開墾此地
先後開闢了二甲、三甲、四甲、五甲、六甲、七甲等不同面積的土地 並以此為村名
日治時期以二甲、六甲、七甲等村合併為一支廳 以六甲為行政中心 因而得名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 在此地設「六甲庄」 依歸台南州曾文郡管轄
戰後改設台南縣六甲鄉至今

穿越高鐵高架橋 陰影範圍加重 陽光再度消失
DSC04869.JPG

28k 拍歪了....
DSC04870.JPG

交叉鄉道"南118-1"
DSC04871.JPG

本路拍終點 第29k 六甲市區
左轉縣道174與縣道165共線 若縣道再繼續直行 將會蒞臨山區的快感
DSC04872.JPG
---------------------------------------------------------------------------------
以往走縣道174都經常走山區 那時是我們往南元農場必經路程
要不然就是從關仔嶺 走縣道175再接縣道174下山回家
我可以很確定的說:「千萬別小看縣道174的威力!」
因為縣道174在另一半全長25公里的山區路段 行駛時將會一步步地更加危險!
還好這次只是初嚐"進"果 不然待會也請必須準備挑戰玩命的啦!

延伸閱讀:友人的"縣道174全段相簿"(Picasa相簿)

縣道174-平凡的平面路段 (E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ands8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