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
為了尋求機旅的樂趣
這次下午 出草 縣道176全段


縣道176
全長29.220公里
行駛區間 "新山子寮~隆田"

起點牌


本縣道起點從"新山子寮(台區)"開始
起點牌即位於此地
但是0K的直立小指標 卻蓋成"反方向"......

起點牌後一景 有如荒郊野地
但是實際上 一大片的潟湖與鹽地 全景觀賞
不光是走在這無車的馬路中間
就連藍天照耀下來 更是覺得自傲


縣道176的起點
目前已經從新山子寮村移至今日所在
所以舊線起點當然是有的
在新起點一旁
則是七股鹽場-台區分場的廢址


舊線起點的路段我就不拍了
因為我們的時間不是很夠
所以只好邊走邊拍XD

舊線(新山子寮)


新山子寮村又稱"台區村"
是縣176旁唯一最靠近海濱的村落
上次冰魚大寫的"台61七股段側車道"
正好有介紹"台區村"的歷史

新山子寮村(台區村)


起點附近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像是0K設在反方向
以及標示牌上的錯誤標示......

1.台61往將軍 應該要左轉 怎麼能直走呢?
以及這裡是七股 要往台南市應該要往右才對啊......

2.前方是縣176起點 眼見已經沒路了
竟然還有標示牌
而且往將軍右轉 寫的還是"台南市"
昏倒= ="
但是往七股潟湖倒是真的


3.這裡是1K附近 拍攝地點往台61方向
台61 往台南市 應該要左轉才對


所以這條縣道
公路局雖然有標示
但是卻錯誤連篇
我看他們真的要改進
以免毀了我們台南人的名譽

接下來沿著路 開始直行
正式展開大出草

1K


七股鄉
本縣道第一個穿越鄉鎮之地
原名"七股寮"
特產"虱目魚" "吳郭魚"和"烏魚子"
人口約25000多人

七股鄉為全台南縣面積最大的沿海鄉鎮
早期為台江內海的一部份
後來逐漸陸地化
並有漢人開始在這裡開墾

因為當時有七人合股在此開墾建地
故名"七股寮(仔)"
戰後改名為台南縣七股鄉

曾經有一位知名作家
也是在地人
就是號稱"工人作家"的"楊青矗"
以寫作"工人小說"而聞名

現今的七股鄉
最熱門的景點就是"七股鹽山" "七股潟湖"
以及"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

七股鹽山
為台灣面積最大 但最晚發展的大鹽場
號稱"南瀛八景"之一
現今已停止生產曬鹽 轉為觀光景點
不只是假日 連平日也有人來造訪


鹽田博物館


在此需右轉


前幾年這路段只有狹窄的二線道
目前公路局已把它拓寬
改為寬闊低平的四線道

附近熱門的景點 正是七股鹽山
以及鹽田博物館
頂著大太陽來到這邊 需要做防曬才行
不然很容易中暑

接下來離開四線道 即刻右轉
朝七股鄉前進

中寮村


龍山村


龍山宮


龍山村
為七股鹽山附近最熱鬧的村落
處處有雜貨店 處處有車輛
以及遊七股潟湖的售票攤群集
附近也有一處名為"龍山漁港"的景點

離開中寮 龍山村
準備抵達七股

5K


交會台17的指示牌


再來就是與台17的共線段
但是距離也不到500公尺就結束了


離開七股鄉
接續縣176 右轉往佳里鎮

七股-佳里段


突然前面來了一個障礙
卻是需拓寬繞道的大麻煩
(公告有寫詳細情形)

而這裡就是七股鄉 大寮村


所以只好轉鄉道南29跟南32
再轉佳里鎮的佳西路
才會回到縣道

南29和南32


繞了差不多10分鐘 終於回到縣176
接下來必須沿著縣道
朝佳里鎮前進

拓寬的另一端


10.5K


佳里鎮
原名"蕭壠"
過去在西元1895年有發生"蕭壠事件"

此地為平埔族四大社之一
[四大社有"新港社"(今新市鄉) "目加溜灣社"(今善化鎮)
"蔴豆社"(今麻豆鎮) "蕭壠社"(今佳里鎮)]

人口約59000多人
主要特產為"虱目魚" "稻米" 以及"甘蔗"

"蕭壠"這個名詞
目前能夠認同的 是指此處西拉雅族的"Saulang社"的所在地
故名"蕭壠"

還有一種說法
當時此處有很多"瘋人"(台語音譯)
所以才名為"蕭壠"(同上)

甚至還有更誇張的
當地因不明原因 傳言被日軍屠殺許多人
(消失了許多人)
故又名"消人"(台語音譯)
與"蕭壠"的台語音譯非常相似......

清領時期 隸屬於台灣府諸羅縣
清末改隸屬台南府
西元1920年改制時 改名"佳里"
戰後為台南縣佳里鎮

佳里市區


12K


離開佳里鎮
往麻豆鎮前進
而縣176全段唯一有安全島的鄉鎮
就在麻豆

佳里段
 

15K和16K(子龍廟)


麻豆鎮 過了拱門就是安全島路段


麻豆口


接下來過了國道1號 麻豆交流道後
到達這條縣道中最熱鬧的鄉鎮
"麻豆鎮"

麻豆交流道和新樓醫院


麻豆鎮
早期歷史為"蔦松文化"
(目前在此地有發現"千年人骨"和"過港貝琢")

這裡也是西拉雅平埔族四大社之一
"蔴豆社"的聚落所在
(日治時期屬於"番社")
西元1950年改名為台南縣麻豆鎮

而"麻豆"這個名詞
來自平埔族語的"Matta"(眼睛)
和"Au"(港澳)合併而成的"Mattau(Mattauw)"

麻豆特產為"文旦(柚子)"
屬於夏 秋季生產
當然此地生產的文旦 也是最好吃的
還有遠近馳名的"碗粿"
全台最有名的"碗粿蘭" 就是一個好例子

目前麻豆鎮人口約46000多人
為全台南縣熱門之鄉鎮
但是人口竟比佳里鎮還要少1萬3千人......

19K和複雜的標示牌


傳說中的"碗粿蘭"


後來我們中途休息
到碗粿蘭附近的商店買個飲料
途中又看到賣文旦的阿婆
一邊叫賣
又一邊露出了親切的笑容......
麻豆人真是溫馨


離開麻豆鎮
朝官田鄉前進
很不解的
中途來了一個90度大轉彎
此地最容易發生車禍......


準備經過與台19甲共線段前
突然手機沒電了......
還好我有另外帶相機
不然可就慘了!

台19甲與縣176共線起點


台19甲 16K
直走往麻善大橋和善化鎮


共線終點和台19甲15K


準備右轉往官田鄉
再來就會碰到一面舊式圖形式指標了
(南61與縣176交叉口)

22K和23K


交會南61的指示牌


舊式圖形式指標在此


經過南61後 安全島就此消失
回歸中間只有黃線的二線道


台84快速道路工程
 

與縣171交叉口
奇特的是
雖然有一條聯外道路
但是卻只有一間店舖的長度


天已經黑了
從起點出發時 藍天白雲
現在已經變成這種情況
不下雨不可能了


另外我在"員林之旅續集-縣176後段與南科雙龍"
所說的"縣176 25K 有條新闢道路"那段
目前已更正完畢

那條道路不是往柳營
但是也是往柳營的捷徑
事實上
這條路往六甲
直通台1和縣165
而道路編號為鄉道的南118 準備進行拓寬


官田鄉和25.5K


26K


葫蘆埤
 

27K(往西行)
 

28K


往隆田火車站


官田鄉
原名"官佃"
目前人口約22500多人
特產為"菱角"

早期荷據時期 此地被政府所領 名為"王佃"
明鄭時期改為"官田"
後將土地交為文武百官招募佃農開墾營造
"陳永華"家族 則是當時承佃最多的佃民
而逐漸形成漢人聚落 成為"官佃"

清領時期又改名"官佃庄"
西元1920年 日本將此地改名"官田庄"
屬於台南州的曾文郡所管理
戰後改為台南縣官田鄉
而在西元1953年
將鄉治由官田村 遷移至"隆田村"
才會有今日的"隆田"

準備左轉
直走往隆田火車站


隆田市區


28.5K之後
再也沒有里程標的痕跡
也就是再來的29K

終點前


經歷了里程約30公里的路程
穿越了四座鄉鎮
終於抵達本縣道的終點
"隆田"


終點牌


公路局還是把終點牌里程寫錯
網站更正了 實際上根本沒變
希望可以修正一下
否則屆時錯誤訊息一直保留下去
恐怕會得到人民的不滿

縣道176
從七股新山子寮 通過七股 佳里
麻豆和官田
成為一條東西新樞紐
將來要去七股鹽山 走這條是最好的選擇
想在麻豆吃碗粿蘭的碗粿 走縣176也可以通
從縣176走到火車站 前往官田的隆田火車站 最順路
要前往蕭壠文化園區 縣176轉台19是最好的捷徑

只可惜這次出草 天氣忽明忽暗
加上三點半的暴雨
回家後無不變成落湯雞......

最後 這次出草過程 幸虧沒被大雨所吞噬
算是大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ands89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